企业品牌的成长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,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其品牌就要面临升级。对于不同阶段,工作重点有着明显的差别,企业品牌建设团队也需要一步步走,跳跃式和急功近利的强推品牌是不易见效的。首先看下企业品牌建设常见的几个阶段:
从最初企业创立,形成品牌logo和口号/理念,这是第一阶段。
第二阶开始推广品牌,但是品牌推广没有列入重点工作,而且不够持续性,很多企业仅仅是建设一个企业官网、开通一个公众号、写一篇企业及业务介绍便不再管理,更不会持续更新。专业一些的公司会增加视觉识别系统,但是也是停留在创新后没有持续运营。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品牌宣传存在的问题。
如果第二阶段能够持续做下去,并且随着传播渠道的更新,采用与之相匹配的传播渠道推广,则企业品牌的宣传工作基本到位,进入第三阶段就是品牌的正式升级阶段,从品牌宣传到品牌认知。品牌认知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,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比如大众消费者在众多同类商品中,把企业的品牌归类为大众消费,还是中高端,还是奢侈品。这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。认知代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牌,产品和服务创造的价值。尤其是在大众消费市场中,各家竞争对手提供的商品差别不大,这时消费者就要根据潜移默化的品牌熟知度、品牌认知度来觉得购买行为。
第四阶段,进入了战略发展期,战略发展期是企业规模达到了集团规模,公司发展规划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发展期,与之同步的自然品牌建设也要上升到战略发展期。此时的企业,在行业中已经处于名列前茅的地位,成为行业内某一领域的引领者,具备了足够的品牌口碑。战略发展期的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或产业发展,会衍生出更多的产品和产业,也具备了很多区域公司或项目公司,甚至是控股、参股公司。那么自然也需要品牌上的延展,保持原本企业品牌的正常维护,同时增加新产业、新版块品牌建设,可以考虑采用多品牌模式或者复合品牌模式,最终形成品牌矩阵。例如著名的宝洁公司。
以上是企业品牌常见的发展阶段路线,比如我们集团目前同时处于品牌建设发展的第三、第四阶段。既需要提升企业品牌在大众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,也要实现品牌与企业战略发展同步规划。
2020年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,中国2020年全年GDP增长由2019年的6.1%直接将至2.3%,当然值得骄傲的是中国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仅有的GDP正增长的国家。疫情危机的出现,往往代表着新的机遇的出现。2003年非典肺炎后互联网在中国开始腾飞,造就了一大批互联网龙头企业和互联网产业。2020年的新冠疫情带来最好的机遇莫过于短视频领域,做为短视频领域的代表企业,抖音短视频平台用户量从2019年12月的日活跃3亿用户,到了2020年8月,抖音平台日活跃用户达到了6亿,成为继微博、微信公众号之后,又一营销征地,短视频时代正式来临。
在这里提到了“两微一抖”,这是新媒体领域里近几年流行用语,形容新媒体领域不可不做的三大阵地。而新媒体一词则是相对传统媒体(报刊、户外、通信、广播、电视)传播平台不同而衍生出来的。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,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、网络媒体、移动端媒体、数字电视、数字报刊杂志等。新媒体形式多样化,但是结合国内企业基本情况,常见到的新媒体平台以微博、微信、抖音、今日头条、小红书、知乎、简书、B站、大鱼号等为主,主要通过文字内容和短视频内容进行输出。
新媒体又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呢?其实自2009年微博出现之后,新媒体这个词就开始盛行了。一些注重宣传的企业第一时间开始尝鲜,将广告征地覆盖到了微博之上,比如小米、安踏中国、杜蕾斯、麦当劳、天猫、坚果手机、Uber,众多企业在第一波新媒体平台爆发期尝到了甜头。
到了2021年,新媒体平台两微一抖和众多内容输出、短视频输出平台成为企业对外营销不可或缺的选择。综合来看,新媒体对于企业的作用无非就是两点:品牌建设和产品销售(带货)。根据集团目前品牌建设需求,重点分析新媒体对于我公司品牌建设方面的价值体现:
价值一,运营成本低。
与传统媒体宣传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的广告费用相比,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成本可谓是低了不少。常规宣传成本几千到几万元,大品牌请知名网红、知名博主推广费用也仅百万左右(带货费用暂且不谈)。一条探店视频3000元—7000元,一条公众号广告2000元—20000元不等,一条信息流广告5000元起充值,如果企业有自己的运营团队,能够产出优质的文字内容或者短视频内容,完全可以做到不花一分钱便可火爆全网。
新媒体平台的成本主要来自专业运营人员、技术人员的人力成本和推广宣传成本。例如人力成本:三线城市从4000元/月—2万元/月,一二线城市则在此基础上翻一倍;推广成本上段内容已经例举一二,根据曝光量不同,收取不同的推广费用,选择相对比较灵活。相对于传统媒体宣传,可以为企业节省宣传成本达60%左右。
价值二,效果可控,更精准
新媒体平台也可以成为数字新媒体,因为新媒体平台几乎都会引入大数据系统、搜索引擎系统及其他数据分析行为,借助大数据和爬虫抓取等数字化功能,平台可以掌握用户的各方面数据,不仅包括性别、年龄、地域、爱好、消费记录、生活习惯,还有更多潜在的数据分析,可以说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更真实的自己。
因此企业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时,有着丰富的筛选功能。对内,企业可以根据行业、地区垂直度建立自己的内容,吸引与之匹配的用户关注,建立高度垂直,高转换对接。对外,通过大数据分析,宣传推广时可以根据潜在消费者画像来筛选企业想要的目标人群,例如年龄、性别、兴趣爱好、地区范围、商圈等等,最大化的贴近目标消费者。这样的垂直化对接、多维度筛选是传统媒体广告无法比拟的。
价值三,更容易被接受
大众消费者已经对传统媒体上僵硬的广告文字、广告视频产生厌恶,视觉上、内心上抵触硬广,因此电视媒体、影视频平台开通了过滤广告的会员收费,可谓是深知用户的喜好。而新媒体平台依靠富有内容深度、知识科普、情感代入、幽默风趣等形式的文字或者短视频,让消费者沉浸在内容里面,为了得到内容的精髓与内心的愉悦,甚至愿意看植入的软广告、等着看风趣的广告形式。这样就使得企业品牌宣传上更容易被大众接受,自然产生的宣传效果更加有效。
公众号上10万+爆款文章,抖音短视频上百万级、千万级的播放量,B站(哔哩哔哩)上数万条弹幕,都代表着新媒体平台可以创造的奇迹,甚至到目前为止,这样的宣传数据已经不是奇迹了,而是成为新媒体营销成功的标志。
价值四,用户在哪里,我们内容就到哪里
用户在哪里,我们就去哪里,是多年前我从事互联网营销工作时业内常用的一句话,企业品牌宣传就是要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范围内,通过一次次的曝光,让消费者记住我们,熟悉我们,形成消费反射弧。
现在消费者的实现几乎都转移到了新媒体平台,微信成为全国用户月活跃量最大的社交平台,微信公众号平台自然跟着微信成为品牌建设必备的平台之一;“南抖音、北快手”的称呼在疫情之后也基本上打破,抖音6亿用户已经从一二线城市成功下沉到三四线城市,短视频的“上瘾”度已经超过了微信公众号,根据企业产品/服务受众人群,选择对应的短视频平台进行品牌建设,也是当下不可或缺的。除此之外,年轻的95后、00后群体更是有着80后不可理解的眼光,他们关注的新媒体平台更加多元化,例如小红书、B站、其他二次元类平台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。
以上是新媒体平台对于品牌建设产生的价值,综合来讲,企业选择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建设、宣传推广、销售产品已经是无需多言的选择,当然我们集团也已经开始了新媒体平台上的布局。刚刚讲了更多是新媒体平台对于品牌建设的作用,对于泰集团的战略发展阶段,就新媒体运营方面,可以考虑如下措施:
- 战略发展阶段,多品牌联动,形成品牌矩阵
战略发展阶段,产品多样化、品牌多样化是趋势,消费者了解到他们某一品牌的同时,能否同时想起其他品牌或者产品,是运营的关键。
新媒体运营工作中,我们常常用到矩阵账号,其含义是通过多个子账号为某1个或某几个账号引流,输送粉丝用户。对于多品牌发展阶段,建议可以建立品牌矩阵,将众多子公司、子品牌、子产品、子项目以某一种内在关系联系起来,让用户通过这层关系可以追根溯源,了解到企业核心品牌的价值与文化,进而对关联品牌形成良好的印象,进而影响消费行为。这种多品牌关系的实现不可能通过几句话的文字描述就讲得清楚,此处就体现出新媒体运营的关键所在。新媒体运营可以选择多个平台、创建多个账号,根据不同品牌及产品创新不同的账号,但是所有账号之间都要铺设/建立内容相关性、账号关联性,做到可联想、可转换、可跳转的互联互通的结果,通过某个账号、某篇文章、某条短视频的曝光为其他品牌引流。
例如:子公司官网互联、公众号/抖音号/视频号内容互联、账号互联
- 内容持续性输出
内容的持续性是新媒体平台成败的关键,可以说持续性排是核心,内容创意、内容深度、技术支持是重点。没有持续性的内容输出,再好的作品也不会得到平台的大力推广,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,一颗石子很难激起持续性的浪花。所有核心在于内容的持续性,考验的是新媒体运营人员的专业能力,企业产品、服务、品牌输出的丰富程度和专业度。内容可阐述的角度有很多,从企业、产品的设计规划人员出发,要明确企业的运营发展、产品的竞争力和亮点,设计思路、经营理念等都可以成为内容输出。新媒体运营人员与企业产品的设计规划人员要实现资源共享、积极探讨与分享相关内容,使之形成新媒体运营框架,可长期更新输出。
- 品牌认知需要高举高打
在营销领域里,高举高打一次被经常用到。兴创造传媒4月7日到访北京凤凰艺术中心考察学习过程中,对方企业老总针对品牌认知方面的营销设计上,也说出了高举高打的建议。
上海师范大学金定海教授(《营销的力量》作者)解释的是:高举高打更多的是先不说产品的功能和卖点,而是先给客户将一个故事、讲一种关系、一种情景。通过这个故事、关系、情景来启发客户,这种启发式的广告要比直白的广告更能打中客户。
通俗的理解,“高举”其实就是说我们对于品牌认知的提升,要将企业品牌下产品、项目的价值高度提炼,比如集团的工装、家装业务,我们能否站在地区行业标准上进行内容输出,如果能够形成行业标准,或者消费者认为的行业标准,自然就是品牌竞争力的绝佳表现。“高打”则是集中火力,重点打击。在新媒体运营中,集中2-3个平台,集中内容输出,集中推广宣传,让集团品牌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覆盖消费者眼球。
综上,企业品牌的升级,是内外循环发力的结果,集团战略发展阶段,既要集团上下全体同仁全力以赴去贡献一份力量,做好每一个产品、完成每一个项目,也要借助新媒体时代外部推广的宣传力量,让我们的品牌走出去,提升认知高度,带动多品牌发展,齐心协力将集团品牌建设做大做强。